(還是寫的生活化一點好了~~)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親師座談會,
回想過去就學期間,那年頭這類活動應該不怎盛行,
且老媽三不五十會到學校關切我的學習情況,
自然在課後之餘,似乎從來沒有參加過此類活動,
在今天以前,跟班的時候就默默發現了十三班是個特別的班,
同學們的表現早在國小的時候,
多半都是出類拔粹,從各校拿取市長獎畢業的孩子們,
換句話說,是在我那年開始實施常態分班下的...藏在桌面下的班,
第六感是這樣說啦!
但事實上,這一個班的確是有一個特別的名稱,
是雙十特有的「體育班」,會將體育表現特殊專長的孩子,
或是校內的校隊,納入此編班之下,本就是在制度下合理的班級,
自己很久很久(笑)以前也是這樣的班出身的孩子,
他們的心態自然可以捉模一二,同學們雖然才在國中,
但仍是對此黑箱作業是有知覺的,從批改聯絡簿中也能查覺一些,
他們對自己的期許與量衡。
班上三十二人,就到了二十四位家長,
可見家長的配合度是挺高的,學生不只來自雙十學區的孩子,
還有見到台中新社、嘉義、新竹的小朋友,家長的支持自然不在話下,
前任家長會長也來了,他意氣風發的發表的長篇大論,
可是,以我暑假混過三年級的暑輔課後,
我不得不與自己的良心作革命,認同他是對的,
徹底的常態編班其價值與教學歷程真有其意義嗎?
過去某個老師說,如果學生學不好,那一定是老師的問題,
那好奇的是她所面對的學生性質,究竟是如何?
教師是學生信賴的對象,學科溝通的橋樑,
國中此一時期甚至可以說是生理變換最據烈的時候,
(高中則是心理吧!面臨社會化的壓力)
為人父母或教師,都能希望看到小小的綠豆芽順利成長,
最後與老師做分享時,老師也很開心看到我的一些收獲,
好比對是前準備的教室擺設,開會流程講述與導引,作品分享等等,
讓家長對教學環境感到安心,長期的彼此聯絡與配合,達成完美的共識。
--
補充一點,今天除了見識到胡老師的說服功力與在教室外面跟學生聊天外,
跟汪榆媽媽聊天時,她請我不用對孩子間的動手腳太過費心,
這樣是...?老師不能把自己的規矩訂在孩子的標準上,還是說應該?
- Sep 08 Sat 2007 19:48
親師家長座談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