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先,感謝nil的票。
首次看舞台劇/默劇表演,
首次看純弦樂的現場演出(國樂不算),
還有十幾年未見的中興大禮堂,
所以既是期待、又是開心的情況下準備欣賞這場表演,
稍稍的介紹一下,
由20幾年默劇演出經驗的王廷家演員,
和台灣弦樂團首度攜手打造的這場表演,
曲目分別有:卡農、嬉遊曲(莫札特)、G弦之歌、小夜曲(艾爾葛)、奏鳴曲(羅西尼)、探戈(皮亞左拉)、嬉遊曲(巴爾托克)、室內交響曲(蕭斯塔可維奇)、霍爾堡組曲、撥弦波爾卡(約翰‧史特勞斯)、郭德堡變奏曲(巴赫)、弦樂協奏曲‧作品156(韋瓦第)、夜曲(鮑羅定)。
既然是綜合演出,其實觀眾可能自行選擇眼光想要鎖定的部份,
而且,樂團也不再是只屬於陪襯戲曲的綠葉,
其中有幾首是演員退場,純粹由樂團發揮的部份,
也算頭一次,我在台下欣賞的樂團,
是跟我本人沒有什麼關係的演出,
小時候覺得充滿光鮮樣式的樂團,總是眾人眼光之所在,每個人都自有一種閃閃發光的感覺;
後來參加過小小學生性質的表演成發,多少心裡開始有些評價,
樂團本身之後的內幕,多少掩蓋了我原本對於表演者發自內心的欣賞,
所以少之又少的真心稱讚,就亦發難在我身上察覺。
當台上的弦樂在表演,相較於類似在國樂的演出,
其實一下子就會發現在台上的每一個人,都是高手,
聲音清楚、音量該大該小,每一把都是可以獨撐大樑的代表,
雖然人數不多,但屬於音樂性的表現,卻是份外紮實,
偶帶領觀眾一起進入他們共同表現出的情境,
(還有,我想到謝小品以前大概也是這種角色;或,他該不會有同學是在台上表演的人員吧!!)
若只單獨提到默劇的表演,不得不敬佩默劇眼員的專業演出,
相信他對於人本身該有的肢體動作一定有相當深入的了解,
簡單一句話來說:「他必須百分之兩百認識他的世界,再帶領觀眾一同進入他的故事。」
換句話說,他是在把他自己的世界「演」給我們觀眾看,
獨自一人,同時演出他的角色特徵與內心感受,
而且對於本身肢體的掌控,與整體現場的控制,
我想,我欣賞到一場很不錯的表演。
小小的舉例說明:
當演員要表現出懼怕退縮的樣子,他下肢腳步的移動,就要有一定的底子;
誇張的肢體動作要告訴觀眾他的表現內容時,「定格」的這招術,就有街舞的影子;
在舞台上的跳躍與跌倒,是芭蕾的的一些柔軟肢體的表現(我猜的啦);
當然,我最佩服的還是當演員表現坐在椅子上時(舞台上其實空無椅子),
他下肢的平穩、無一絲抖動的演出,真的是很了不起。
故事的內容大概是一名平凡人物於餐廳工作的一日,
在偶然之下巧遇到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事,
但心中卻隨著牽掛而使自己失去日常的步調,
變成慌亂、漫無目的的人,直到一日大夢初醒,
才拋開包袱,回規正常的一切。
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詮釋,
(單一)演出的演員會穿讓視覺有延展性的條紋衣服,
用一些誇張的動作去表達心裡的感受(也有可能一人分釋兩角?),
只是,默劇它本身的觀眾本身可能要有足夠的生活經驗,
不然可能會讓人難以聯想到表演者本身正在演出的精歷,
中興堂本身的音效應該算是中等,
坐二樓偏左的位置還算可以,
該戲目分別在9/4 屏東縣立藝術館 與 9/6台北國家音樂廳,
還有兩場演出,非戶外表演,所以不用擔心會突然有雨的情況,
有興趣可以查詢年代售票,亦或是上 台灣弦樂團官方網址 (http://www.atstrings.com.tw/)觀賞。
附上《撥弦波爾卡》,讓大家一同觀賞。
還有,國樂版本 XDDD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