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在網誌的哪一篇,
有大過小六日記一回(好像是吧?)
為落實上一篇自己所言,翻箱倒篋發現了幾樣東西....
「國中聯絡簿(丟的差不多,剩一本國一和國三的....)、
小六週記(作業本)、國小畢業記念冊」
想當然耳,沒忘的人是歷歷在目,
對於過往事非只能莞爾一笑而已,
莫約花了一小時,翻完這三樣東西,比對今昔,
我的字像瑞安一些,且在聯絡簿裡的世界也是同樣圖文豐富(的確跟記憶有差),
心情留言最常抱怨考試太多太累(沒有提過升旗的事),
但在那個年代,沒有一個胡老師告訴我要怎麼安排時間、怎麼念書,該要運動也該要適當休息,
一直到了國三的聯絡簿裡,登記出來的成績不錯,仍在八十五以上,
(好像只要低於八十分就準被要聽「雷響」了),
依回憶所及,越到國中的後期,被老爹打的越兇,
求證過此事後,老爹只雲淡風輕的答了一句:「誰叫你討打?」
小六的週記裡面,充斥小時候的不成熟,自我中心的情況更嚴重(類似"女匪"),
像是自己發函給朋友生日禮物要什麼、昧著良心在週記寫下別人難聽的綽號、甚至吐槽老爹在風景區「留念」(特別括號『尿尿』)、或阿姐因被忘記的生日偷哭(有個白癡伸張正義反被打)等事件,
點滴可見過去的自己,嘆息那時還只在人格變異的開端(現在的錯誤人格大概沒救了,怪胎一枚>""
以為很重要的某個人,依照理論也許不過是種依戀,沒有實際意義也說不定....
畢冊更是經典,太多文字已分不出來它該是真實或是虛偽(小六開始學會客套,或者說是不太合宜的禮貌或虛假),青春期的自己太愛思考事物的真理,而非本體的價值,長大受訓練後則會相反,
因為心裡的感覺會影響記憶的內容,那段時光對我來說不一定甜美,
十個寫畢冊的同學,其中三個就會叫我不要再亂打人了(那有,我只是很喜歡做身體接觸,要再大一點才懂得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道理,
只有少數幾個男生寫了我畢冊,其中一個,好像就是我為什麼選擇就讀育英的部份原因,
現在想要找對方看看,但一整本的留言裡面就他沒有寫他的電話,
前幾年有某次突然接到對方電話,可是後面就又沒有音訊,
一直到了上大學以前,我仍然可以從當時班上一號的姓名,
一字不錯的寫到最後一號,
這是相當自以為傲但沒啥路用的事。
國小畢冊充其量算是留言本,當時為選擇樣式跟老媽吵架不下n回,現在看來反而沒什麼希罕,後面因為好玩(又太多空白),被我不定期拿來記錄每年變動的個人資料,
其中一共記載了四回,分別是國一到國三、還有一回高二,
前兩期的文字跟小六幾乎一樣,硬梆梆的(可能就像腦袋一樣),
後兩期的文字才開始自認瀟灑,但其實跟被狗撞到沒有兩樣歪七扭八,
很重要的"理想對象"在前兩回都出現在某個欄位,提供某種可辨識的暗號,
但從「理想」二字,便代表已經考慮過兩人可能性(有這種兩性關係的思維),
或是卒仔一隻,沒膽表露過自己心聲(就像現在最常做的嘴炮等...事),
後兩回則開始關注人性的思考,寫滿由別人眼光看到的自己,
(這壞習慣至今沒改過來,但會更從後設角度思考人與人的關係),
職志有律師、設計師、心理師...等等做變化,就是想要做提供人意見的角色,
沒改過的是每回都出現老師的選項,頗符合現在盡人事的狀況,
唯發現在高二那篇的志願一欄下方多一行註解:「念『數學』or化學or醫學的都是笨蛋(囧)」
人真是忘性的動物,前一年寫的心願,
就在後一年因為無可選擇的情況下硬生生的被替換掉,
四年之後,家瑋問我為什麼要念數學系?一樣的愕然,
跳回現在的時間,有著逐漸往全人之路邁進的"錯覺",
我一直都有在各階段用不同方式留下一段記錄,
縱然記錄與現實不符、回憶與記錄落差,
但人一旦渡過自己,就無愧於時間。
--
同一本畢冊之下,有四五個老師留言給我的記錄,
有一些是正式老師,卻也有一些是那時不怎麼流行的實習老師,
以上!!大概記錄之...
- Oct 03 Wed 2007 22:22
省思回顧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