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幾天才跟老師談過,自己在當學生的時候只注重讀書成績,
有關生活教育的範圍實在應該多加強,
其實不管是品格、道德、價值觀、兩性.....等等,
能供談論的東西太多,在教學與理論外,
全人教育的訓練自己尚待學習,

今天研習從早上到下午,一共七小時,
主要是著重性別教育的部份(不再稱作"兩性"教育),
只要有主觀意識或暗示性的區分性別教育都不合格,

有三個重要的認識層面,包括:
相關法規、課程設計(教學與預防)、調查知能,

一開始我是很遲疑的,不太明白楊教授本身希望傳達的訊息是什麼,
性別平等真得有其必要性嗎?她主要提出了幾個方向,
包括前幾年辛勞的努力,修定相關法源保障弱勢者,
強調老師應該具備多種知能(六種,具性別意識、關心校園議題/性別議題、
有能力檢討教才的不平等、課設能力、以融入式教學進行性別教育,
前三者是先決條件,後三者是相關的教學能力,以融入生活教學才不置於突兀)

早上瑣碎的講過相關法規與社會實例,
性侵害事件、兩性不平等的對待政策、有名無實的相關法條......等等,
分別帶出法令有其再三修改的必要性,以保障最基本的人權,
耳熟能詳的兒童xxxx法或兩性工作平等法自然是被討論之列,
令人意外的如建構建築法規者,也都必須參此類研習,
以免法令條文中出現對於性別歧視的問題,

下午以課程分享為主(氣氛活絡多了),
分別見識到中山國小對低、中、高年級的教案實例,
在低年級時教授了解自己與異性的身體,並尊重異性與保護好自己,
中年級時導正男女生各一國的生活習慣,了解異性的優點,
並知道對方缺點可能自己也有,願意跟異性做朋友,
高年級時首度談論到對感情的正確認知,或加入相關法規知識,
再大一些,就教安全性行為等議題,


大概就是降,見識到不少有趣的教案,如老師分享由學生自錄的廣播劇,
用圖行解釋男女生(成人與小孩)的不同,與重要部位的意義,
用歌唱、找朋友、大風吹等遊戲方式讓學童思考尊重異性與交往的守則,
或用分手想要跟對方說什麼、一首歌(詞)的探討,都非常有趣,

性別議題也可以生活化,或使青少年不陷入過度好奇與徬徨的焦慮,
可以更穩重成熟的談論兩性交往、或相關的性知識,
這樣的認知是很特別的,


我唯一的好奇是,如果在低年級教身體構造的不同,
有其必要性嗎?會不會有不良的後果影響?

小小的遲疑而已
--
同行的同事說,在他們的教社課就已經談論過相關話題與知識,
唉!真的是好羨幕啊....但我也算學到好東西了咧~哈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hioomoon 的頭像
    shioomoon

    星球上的小狐狸

    shioomo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